中国在两性平等问题上的挑战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再次提醒人们需要关注妇女地位问题。那在经历了急剧的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实现两性平等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挑战呢?黄莉玲就此采访了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东北亚办事处前负责人、北京大学和中华女子大学社会性别问题客座教授陈澜燕博士: 记者:您会不会觉得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面研究女性学特别的有意思,或者说特别有挑战呢? 陈澜燕:两个都有,非常有意义,而且很有挑战性。就是怎么样来分析在表面上东莞微信sn预约看图号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么一个国家里,人铜锣湾水会888电话民生活从表面上看进步也很快,现在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1000美金,但是揭开表面看更深一层的不平等以及分化,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细致地分析方方面面的问题。 记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层面下面,还有不平等和分化的问题,这不平等和分化怎么影响到了妇女呢? 陈澜燕:不平等贯穿于现在所有关注到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城乡不平等,另一个就是区域间的不平等,但是在区域间和城乡不平等的深层下面,是两性间的不平等。 这怎么来解释呢,首先说在城乡吧,由于改革政策的执行,在80年代初期土地承包到户,解脱出来好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情况下都是农村的男人们离开了土地,因为对于男人们来说比较容易到外面去打工,女人要留在家里看孩子、看老人等等。就是说在农村、在农业工作中主力军是妇女,无形中,城乡间的不平等最重要就表现在男女间的不平等。农业收入逐渐在下降,工业生产的收入、城市收入的增长都在成倍地快于农业收入(的增长),男人的收入就高于妇女的收入。在2000年的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当中,就表明了农村妇女只是男人75%的收入水平。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区域间的不平等,内地的劳动力进入到沿海地区打工,留下来好多是妇女来照看土地和农业生产,还有家庭的方方面面。这两个区域间的不平等最终也会体现在两性间的不平等。 记者:在城市当中,您觉得两性不平等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陈澜燕:这个也是很突出的,城市随着在80年代之后的经济改革,首先在中小型的国营企业以及合作企业进行改制,等于是一个私有化过程,一部分企业由本厂职工来出钱购买股份,另外就是由外面的投资来购买股份,以激活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好多企业就关门、倒闭、破产等等。改制的过程也就是好多工人下岗的过程。恰恰就在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好多都是妇女比较集中的一些行业,比如轻工业、手工业等等。全国的情况差不多,东三省的情况要突出一点;妇女差不多要在下岗工人当中占到60%左右。 下岗工人问题也是一个体制化的问题,因为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等都是随着雇佣者——就是说厂家、企业来制定的。一旦下岗工人脱离了企业,也就脱离了社会保障保护。这样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是很重要的,一个人通过单位发出声音,他/她有什么需求单位可以提供一个空间申诉,申诉过程当中可能会找到机会来满足他/她的需求,离开单位之后,这些也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下岗女工,就会面临不仅仅是挑战了,而且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武汉品茶自带工作室、一个新生的城市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的出现也无形中导致了城市贫困化的增加。这也就是城市两极分化的一个表现形式。 以上是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东北亚办事处前负责人、性别问题专家陈澜燕接受黄莉玲的的采访。在明天的节目中,陈澜燕将谈到两性不平等在思想意识和政策上的深层次原因。 三?八妇女节之际,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采访了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东北亚办事处前负责人、性别问题专家陈澜燕博士,谈中国在两性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昨天的节目中,陈澜燕谈了中国当前城乡间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背后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今天她着重探讨性别视角对政策制定的意义。 记者:从意识层面来看都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导致两性间的不平等呢? 陈澜燕:当然就是传统的思想吧。比如说改革之后,原来传统的想法龙岗宝龙水会磨棒出现了,当然这无形中与政策的出台相联系。比如说包产到户,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来是集体合作制,通过土地承包,使得人们又回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形式,这种生产形式又把妇女本来已经走入社会、走入集体的过程又拉回到家庭当中来。 再加上随之而来更多的政策向经济方面引导,政策过多的是关注怎样推动经济发展,而没有注意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会影响到社会关系,没有去加强社会组织方面的建设,比如说基层的妇女组织等等。这样等到妇女回到家里后、再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她的局限性就在家庭了。本来在中国传统的概念里面就是妇女要主内,男主外女主内嘛,在这种情况下,广州沐足网女主内这种传统意识得到了孳生,不仅影响了社会对妇女的认识,同时就会注入到一些政策的决定过程当中。很多年都有一个提法就是妇女要阶段就业,包括上一个、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讨论过程当中都被提出来了;阶段就业提出的背景无形中就是妇女要主内,结了婚的妇女就要回到家里,或者生了孩子的妇女就要回到家里。当然最后这个提法没有得到成型,在最后的人大决议当中没有被采纳,当然也是妇女组织的联手呼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传统的意识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意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当中的影响让我们不能轻视它。 记者:如果要您向中国的政府提出建议在制度上进行改变的话,您会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陈澜燕:首先要大量地提倡社会性别这个概念。社会性别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前的认识是男女不一样是生理上决定的,后来随着国际社会对两性关系进一步认识,提出了社会性别这个概念。社会性别关注的是在社会文化背景当中给予男人和女人一些不一样的行为准则,还有就是理念方面的影响。提倡社会性别就是希望能够在政策制定过程当中要关注两性间的不一样的地方,希望能够把社会性别作为一个视角来运用,这个视角无非就是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和评估政策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要采用这个视角来分析问题,也就是要来问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说,对于现行社会发展情况下男人女人都在作着什么?他们做的事情是不是不一样?他们都在什么地方做?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不一样的话,那么对于社会的贡献都会是什么样的?如果做的事情不一样,他们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的需求?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就要重新来审视政策的制定,要问的问题就是制定出来的政策是不是会满足男女的这种不同需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到现在为止,好多政策制定出来是没有关注到男女之间的不一样。 For studio presenter: 以上是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东北亚一品香论坛上不了办事处前负责人、社会性别问题专家陈澜燕博士接受黄莉玲的采访。在明天的节目中,陈澜燕将分析社会性别平等与两性平等这两种提法之间的区别。 在过去两天的节目中,我们播出了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对社会性别问题专家陈澜燕博士的专访,谈了中国在两性平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陈澜燕曾担任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东北亚办事处负责人,目前在北京大学和中华女子大学担任客座教授。那究竟什么是社会性别?与我们熟悉的性别问题有什么不同?这是陈澜燕今天谈话的主题。 记者: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男女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陈澜燕:这个不同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说现在最火热的一些话题吧,卫生改革,农村发展。 卫生改革这一块,首先就是要分析现行的卫生体制怎样造就了两性间不平等的扩大。有几个方面,对于卫生机构的国家开支投入来看,8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卫生改革,基本上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政府的投入越来越少,现在也就是达到了大约百分之十七点几,剩下的绝大多数卫生费用都是由个人来支付。因为医疗费用的提高,贫穷的人口无法看得起病,特别是一些妇女病,本来妇女就不认可妇女病,她总觉得妇女的病不是病,如果承认是病的话就好像是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比如说阴道发炎,妇女基本上就不认为这是病,就因为是妇女,“女的嘛,就应该承受这些,天生就是这样”,所以更加加强了妇女得病她自己不去看病。另外好多穷人看不起病的时候就留在家里,需要有人照顾,这样的情况多一半是由妇女来照顾病人,也就增加了妇女照顾人的工作量。同时对于女童来说也有不平等的地方,因为医疗费用加高,在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好多女童生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另外就是,医疗保险现在看来是大幅度下降,自80年代以后,经过调查,很多情况下无医保的人群当中妇女是多数。 记者:在现在正在谈论的农村发展方面,两性的不平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陈澜燕:那就更明显了,因为农业劳动大军主要是由妇女来承担的,如果要推动农业的发展,从原来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入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农业生深圳福田24小时高端上门产方式多一半是要以合作、联营等等方式来发展,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妇女的参与,就很难想象农业生产会从传统形式进入到现代化形式。 记者:在我们说社会性别平等的时候跟说两性平等有什么区别吗? 陈澜燕:社会性别的平等,自从95世妇会,这个口号在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基本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在平等的过程当中要求公正,公正的平等,不是要求绝对的平等,也就是说,并不是男、女人要干一样的事情——它首先还是要认可男女两性的不一样,不仅从生理上不一样,从社会性别这个角度谈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不一样的地方不能追求绝对的一样,而只是追求的是机会的平等、待遇上的公正。两性间的平等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与世妇会所提出来的口号相对比,两性平等很容易就是说男女都一样。比如说58年大跃进的时候男的、女的都干同样的事情,那时候我们也听说有铁姑娘队,铁姑娘到处去修坝筑路,讲的是男女都一样,男女都一样这个口号在中国是很流行的,但关键的关键,在都一样的情况下是机会都一样、待遇都一样,而不是追求绝对的一样,就是说男女不一定要非要做同样的事情而去获得同样的待遇。
消灭零回贴~嘻嘻